体系认证一站式服务专业机构出证,证书真实有效
ISO50001认证办理流程及条件解析18734859001
一、办理流程
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需通过系统化步骤完成,核心环节如下:
1. 前期准备与资质确认
•
成立工作组:任命能源管理代表,组建跨部门团队(含生产、技术、财务等部门)。
•
能力培训:组织内审员参加GB/T 23331/ISO 50001标准培训,确保团队掌握能源评审、数据监测等技能。
•
资质审核:确认企业持有有效营业执照,制造业需提供《排污许可证》《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》,且近两年无节能监察处罚记录。
2. 体系建立与文件编制
•
实施能源评审:通过现场调研、历史数据分析,形成《能源基准报告》和《能源绩效参数》,明确能源使用重点环节。
•
编制体系文件:
•
一级文件:《能源管理手册》(阐述能源方针、目标、体系范围)。
•
二级文件:程序文件(如能源评审、数据监测、内审管理程序)。
•
三级文件:作业指导书(设备操作规范、能耗记录方法)。
•
四级文件:运行记录表单(能耗台账、设备维护记录)。
3. 体系运行与内审管理
•
试运行:体系文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,实际运行≥3个月,期间需完成:
•
至少1次内部审核:检查体系符合性,记录不符合项并整改。
•
1次管理评审:评估体系有效性,决策改进方向(如调整能源目标)。
•
数据积累:保存完整的运行证据链(如能耗台账、设备校准记录)。
4. 认证申请与审核
•
提交材料:
•
营业执照、行政许可证明(如行业特殊资质)。
•
能源管理体系文件(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)。
•
能源消耗统计台账、能源审计报告(重点用能单位需提供)。
•
内审、管理评审记录。
•
审核流程:
•
第一阶段审核(文件评审):确认体系文件符合ISO 50001标准。
•
第二阶段审核(现场审核):覆盖全部部门和条款,重点核查数据真实性、法规符合性。
•
整改期:对不符合项进行纠正(一般10-30天),提交整改报告。
5. 证书颁发与监督维护
•
颁发证书:审核通过后1个月内发证,有效期3年。
•
监督审核:每12个月进行一次,核查体系持续运行情况。
•
重新认证:首次认证后三年,重复步骤2-6。
二、办理条件
企业申请ISO50001认证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:
1. 合法资质与合规记录
•
法人资格: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实体。
•
行政许可:制造业需提供《排污许可证》《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》等。
•
合规记录:近两年无节能监察处罚记录(一票否决项)。
2. 体系建立与运行要求
•
体系建立:依据GB/T 23331/ISO 50001:2018标准建立文件化能源管理体系。
•
运行周期:体系需实际运行至少6个月,并完成至少1次内部审核+管理评审。
•
能源计量:配备完善的能源计量和监测设备,能够准确测量能源消耗。
3. 能源绩效与法规要求
•
边界与范围:能源管理体系需有清晰、明确的物理边界和组织边界,且边界范围内的能源消耗应能够被独立计量和核算。
•
绩效达标: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或主要工序能耗指标需符合国家、地方或行业发布的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。
•
持续改进:企业需展现出对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和能力。
4. 气候变化应对要求(2024年修订案)
•
组织环境分析:在体系文件中证明已评估气候变化风险(如碳税、极端天气对供应链的影响)。
•
相关方需求识别:识别客户、政府、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变化的要求,并纳入管理体系。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
1. 数据真实性:63%未通过企业因能源台账缺失被拒,建议部署智能电表实时监测。
2. 策划可行性:目标需量化且配资源(如某化工企业目标“降耗10%”但未配资源,导致体系空转)。
3. 气候变化应对:2025年起审核员必查气候变化应对措施,无则直接不符合项。




在线客服 